走進安老或殘疾院舍,不難看到護理員或保健員每天起勁地弄碎藥物。聽過不少醫生或言語治療師會建議吞嚥困難的人士把藥物弄碎進食。
看似安全,但藥劑師提醒,隨意磨碎藥物,會破壞藥效,隨時弄巧成拙,看似吞嚥更安全但其實對身體有害身。
藥品製作過程中,受藥物本身化學特性、藥效發揮與適用人群等因素,被設計成各種劑型。口服藥物大致分成液體與固體兩類。
在某些情況下,壓碎藥物不會影響藥物的功效。 但是,在某些情況下,這可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。 例如,緩釋藥物 (slow-release tablets) 具有特殊塗層包衣設計,以致可在一天中的多個小時(甚至長達 24 小時)釋放少量活性成分。 而我們的身體一次只能收取少量的活性成分。 但是把藥片壓碎後,所有的活性成分都會立即在胃中釋放出來。 這可能導致藥物過量 (overdose),甚至可能導致死亡。
還有另一種重要的包衣類型:腸溶片 (Enteric-coated tablet) ,表面有聚合物構成的保護外層,不被胃酸溶解。腸溶衣還可抵抗胃酸,保護藥物的活性成分免受胃酸的影響,胃酸會使活性成分失活,使藥物失效。因此病人不可將藥片咬碎而要整片吞服。
因此不同藥物形勢,進入體內的吸收速度也會有所差異。不同藥物,進入人體吸收速度不同。若是口服藥物,則以液體吸收速度最快,其次依序是粉劑、膠囊與丸狀。
除非遵照指示,藥品最好不要隨便磨碎或剝半服用。尤其緩慢釋放的長效藥片及腸溶片,需整粒吞服,千萬別直接咬碎或磨粉,打亂藥物分解速度,造成藥物過量問題。
如有不明白,請向您的藥劑師咨詢。
參考資料:
https://www.med.hku.hk/news/column/To-Know-More-about-Tablets-and-their-Administrations-2
Comments